92草莓产区_精品伊园甸2024直达入口_满18请点此3秒后跳转榴莲

您的位置: 首页 > 动态信息 > 健康提示

什么是“黑死病”?

来源:甘肃疾控       发布时间:2021-12-22?       打印文章       字体:[        ]

从影视剧或文学作品中常提到“黑死病”,它传播速度快,病死率高,严重影响了当时人类政治、经济和宗教活动。这一听起来充满恐怖的疾病究竟是什么病?它离我们有多远?为何人死后尸体是黑的?为了了解这些问题,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下人类被鼠疫“蹂躏”的悲怆历史。


历史上的鼠疫大流行


历史上曾有多次凄惨的人类鼠疫流行,按其规模来看,有三次世界性鼠疫大流行。

第一次在六世纪,几乎蔓延了当时所有著名国家,并以“游西弟尼安瘟疫”的名称载入医学史册。此次大流行之50年间世界上死于鼠疫者将近一亿人。东罗马帝国的衰败部分归咎于这次大流行。

第二次大流行发生于14世纪,此次流行在医学史上就记载为著名的“黑死病”。受害者包括整个欧洲、亚洲和非洲北海岸,仅欧洲即死亡2,500万人,占其总人口的四分之一,意大利和英国死者达当时人口的半数,流行一直持续到17世纪。

第三次大流行始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,鼠疫随着战争中军队的转移先是在亚洲扩散,后又传播到了非洲、欧洲、北美洲、南美洲。由于采取了有效公共卫生措施,并使用了抗生素,这次流行得到减缓,但稳定的动物疫源地却在每个大陆上固着下来。


为什么称鼠疫为 “黑死病”?


鼠疫临床上常见有腺鼠疫、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,其中原发型肺鼠疫是鼠疫临床上最重的病型,不仅病死率高,而且传染性强。除具有严重的鼠疫一般特征之外,还有呼吸道感染的特有症状。潜伏期短、发病急剧,恶寒,高热达39~41℃,病人呼吸困难,缺氧,导致口唇、颜面及四肢皮肤发绀,甚至全省发绀。不久在四肢和躯干皮肤上出现大量溢血点,大小不等,如稻米粒大小到樱桃大,或再大些,并很快变成黑暗色。这就是病人死亡后尸体是黑色的原因,也是我们称鼠疫为 “黑死病”的由来。


鼠疫可防、可控、可治!


鼠疫可防、可控、可治,公众不必过度恐慌。鼠疫是一种古老的细菌性传染病,临床上可以使用多种有效抗生素进行治疗。病人如果能够早期就诊,并得到规范有效治疗,治愈率非常高。可疑接触者也可通过预防性服药而避免发病。



疾控君划重点:



进入鼠疫自然疫源地工作或生活的人员,要做到不接触、不猎捕、不剥食病(死)旱獭及其它疫源动物;不在旱獭洞周围坐卧休息,以防跳蚤叮咬;不到鼠疫病人或疑似鼠疫病人家中探视护理或吊丧。发现病(死)旱獭等疫源动物,发现鼠疫病人或疑似鼠疫病人,发现原因不明的急死病人,应立即报告当地疾控部门。一旦出现急性发热或淋巴结肿大等症状,要立即前往医疗机构就诊,并告知接诊医生有无病(死)动物接触史或去过疫源地等情况。


字体:[        ]

相关信息

指南
微信
微博
指南
宣化县| 澎湖县| 黄陵县| 湖口县| 宜良县| 龙州县| 高唐县| 灵台县| 中方县| 萝北县|